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首都特色的流动人口聚居区合作治理研究
首都特色的流动人口聚居区合作治理研究

作者:冯晓英

所属图书:北京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图书作者:冯晓英 高勇

出版时间:2011年06月

报告字数:24733字 报告页数:35页
摘要: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其流动人口政策取向有着风向标的作用,从而备受社会各界,特别是新闻媒体的关注。2009年以来,伴随着北京“城中村”改造的大规模推进,以及与之相关的“蚁族”、“封村”、“一夜暴富”等社会现象的不断曝光,“城乡结合部”这个原本只与环境脏乱差相关的地区,一下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引发了学界新一轮的研究高潮。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北京“城中村”改造与流动人口聚居区治理,具体包括北京“城中村”与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关系及特征、北京“城中村”改造模式和北京“城中村”改造效果评价。其次阐述了北京流动人口聚居区合作治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流动人口聚居区合作治理的观念,构建了北京流动人口聚居区合作治理的框架思路。最后针对性推进北京流动人口聚居区合作治理进程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建议。
文章目录
  • 一 北京“城中村”改造与流动人口聚居区治理
  •         (一)北京“城中村”与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关系及特征
  •         (二)北京“城中村”改造模式
  •         (三)北京“城中村”改造效果评价
  • 二 北京流动人口聚居区合作治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一)合作治理机不可失
  •         (二)合作治理任重道远
  • 三 流动人口聚居区合作治理需要观念突破
  •         1.我国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生成条件与国外贫民窟不尽相同,早期的综合治理可以避免贫民窟的形成或进一步恶化
  •         2.流动人口聚居区治理是多目标的集合,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改善生存环境、创造发展机会,提高参与能力,实现不同社会身份群体的和谐共荣
  •         3.提高流动人口组织化程度,是保护流动人口权益,化解社会风险的重要途径
  •         4.重视、支持服务型草根类NGO,特别是流动人口自组织的发展,可以一举多得
  •         5.统筹规划、建设与管理,走出人口规模控制与善待流动人口不能兼得的“怪圈”
  • 四 北京流动人口聚居区合作治理的框架思路
  •         (一)合作治理的目标
  •         (二)合作主体的角色与功能定位
  • 五 推进北京流动人口聚居区合作治理进程的对策建议
  •         (一)将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生活设施改造纳入城市建设“十二五”规划
  •         (二)将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纳入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