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我国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理论解释:存量与流量均衡的结构性有效需求模型(1936~2008)
我国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理论解释:存量与流量均衡的结构性有效需求模型(1936~2008)
报告字数:26198字
报告页数:33页
摘要:从古典经济学、新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到货币主义,直至理性预期学派,研究宏观经济的传统是只重视流量的分析,而很少联系到资本存量,将两者联系起来构建存量与流量同时均衡模型的更少。所以,他们研究宏观经济现象时都是以变量之间纵向的变动比率(如各种变量的变动率)关系为主,而很少联系变量之间横向的结构比例(如收入分配结构)关系。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存量与流量的均衡与失衡:经济稳定状态增长的维持与背离
- 一 存量与流量相联系的收入-支出模型中经济稳定状态增长的条件
- 二 收入结构与结构性有效需求:稳定状态的偏离与恢复
- 三 存量与流量共同作用下的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
- 第二节 流量与存量均衡模型的正式化:卡莱斯基增长模型的扩展
- 一 卡莱斯基的经济增长模型
- 二 加入存量的卡莱斯基经济增长模型
- 三 结构性有效需求问题与有效需求曲线
-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后果与反思
- 一 适合总供给-总需求分析的货币量值生产函数
- 二 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与“滞胀”
- 三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
- 四 收入结构与结构性失业
- 五 经济政策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