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社会建设与产业扶贫开发
社会建设与产业扶贫开发
报告字数:20633字
报告页数:25页
摘要:产业发展的扶贫模式在扶贫工作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特别对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发展和贫困群众的稳定增收带来了较为深刻的影响。然而,贵州扶贫发展事业有其艰巨性和特殊性,要打开这一区域扶贫开发的新局面,需要新的思路、策略。特别是产业扶贫在贵州省的展开过程中,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一些困境和问题,亟待我们深入了解基层工作的现实情况,来系统地总结扶贫工作中的各种经验与教训,从而对相关政策的调整提出一些建议。
文章目录
- 一 调查县域扶贫开发基本情况
- 二 产业扶贫项目的实践困境及其原因
- (一)规模化的产业发展导向所引发公平效率问题
- (二)产业化组织结构性障碍及其带来的可持续问题
- (三)公共服务欠缺而导致风险问题
- 三 产业扶贫中的社会机理探讨
- 1.生产性社会公共服务的缺失,扶贫项目实施效率与收效较低
- 2.产业扶贫要在产业发展的规则中实施,即要解决“小生产、大市场”的内在矛盾
- 3.纵向产业化格局下,其生产环节是产业化的低端和基础
- 四 产业扶贫开发经验总结
- (一)生产性公共服务的社会化
- (二)技术民间传递和能力提升
- (三)适度规模的生态农业
- (四)生产性合作组织内部分工与产业升级
- (五)建立风险共担和合作共赢关系
- 五 社会建设视域下产业扶贫开发创新研究
- (一)产业扶贫开发与生态农业
- (二)社会合作生产组织方式
- (三)生产性服务体系构建
- 六 产业扶贫开发的具体建议
- (一)设立生态农产品品牌基金
- (二)推行合作社股份制并提供信贷服务
- (三)支持社会企业发展
- (四)组建生产性社会综合服务中心或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