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晚清女学的视觉呈现——以天津画报为中心的考察
晚清女学的视觉呈现——以天津画报为中心的考察
报告字数:12756字
报告页数:17页
摘要:近代中国女学的产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西方殖民主义和中国国族主义的较量及互动。大致而言,自1844年第一所在华教会女学兴办后,中国女学在19世纪后半期迅速成为一个场域,用来折射中西方权力关系的磋商、中国男性知识分子对自身力量边缘化的焦虑,以及中国传统女性文化在近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一时之间,女学成为一个具有公共性和公开性的议题。所谓公共性,是指女学成为一个在由各种媒介所组成的网络之中被呈现的对象,从严肃性的政论报到以消遣为主的小报,从画报、文字到戏剧等,诸如“国民之母”“女英豪”等言论、形象铺天盖地而来。所谓公开性,是指因女学引发的女性移民潮而导致的结果。很多接受家庭或者学校教育的女性,在近代国族主义和女学发展议题的宏大框架下,迁移到女学并不发达的地区——如从沿海通商口岸到内陆,从南方到北方等,成为女教习或者女学生。这些女性在迁移过程中,往往借助新式交通手段,享受各种现代化的城市活动,以期更好地成为城市人。当她们穿梭往来于城市空间时,她们也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线,处于整个社会的凝视之下。
文章目录
- 第一部分 自西向东——前人研究成果
- 第二部分 自南向北——天津画报的发展及其特点
- 第三部分 自外向内——画报中的女学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