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英雄伦理与抗争行动的持续性——以鲁西农民抗争积极分子为例(2008~2009)
英雄伦理与抗争行动的持续性——以鲁西农民抗争积极分子为例(2008~2009)

作者:吴长青

所属图书:美丽中国

图书作者:吴大华 李建军

出版时间:2014年07月

报告字数:17534字 报告页数:19页
摘要:在中国乡村抗争研究中,农民抗争的动机经常被理解为一种“受损逻辑”。虽然受损逻辑能够部分解释抗争行动的发起,但是并不能够解释在利益得以补偿、伦理关系得以修复的情况下,抗争为何会继续进行。本文在对鲁西农民抗争积极分子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推动抗争积极分子持续抗争的动机是一种由抗争行动本身带来的、突出的、不同于受损逻辑的“英雄伦理”。这种英雄伦理发展出了互助连带机制、等级区分机制、友情再造机制三种机制,从而推动着抗争的持续进行。然而,这三种机制在推动抗争持续进行的同时,也存在着各自内在的限制。最后,笔者讨论了“英雄伦理”对于理解中国乡村抗争政治的贡献。
文章目录
  • 一 研究问题
  •         (一)“受损逻辑”的局限
  •         (二)突生的“英雄伦理”
  • 二 互助连带机制
  •         (一)在“群体”关系中重建英雄荣誉
  •         (二)在“集体”行动中生成英雄荣誉
  • 三 等级区分机制
  •         (一)乡村共同体的崩溃与“勇敢个人”的诞生
  •         (二)英雄气概的德行与道义的等级区分
  • 四 友情再造机制
  •         (一)抗争共同体的再形成
  •         (二)地位竞争与相互拆台
  • 五 结论与讨论:英雄伦理与抗争政治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