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论《中庸》的至诚之道
论《中庸》的至诚之道

作者:杨燕 YangYan

杨燕 YangYan##王名

所属图书:中国非营利评论(第十四卷)

图书作者:王名

出版时间:2014年07月

报告字数:14016字 报告页数:17页
摘要:“至诚之道”是《中庸》修身治国的基础理论之一,向来为学者们所重视,千百年来注家蜂起。然而,由于立场不同,文化背景差异,其解释至今众说纷纭。本文从文本语义学入手,重新进行解读,认为“诚”是天道,“诚之”是人道。对普通人来说,与生俱来的至纯真“性”被后天参差不齐的“气”所蔽,虽然有“诚”,但所“诚”不全,所以需要通过“择善固执”,不断努力,才可以逐渐达到“至诚”。达到“至诚”,则必然能洞明万事;能洞明万事,则必然“至诚”。“诚”、“明”对举,“诚”为体,“明”为用。人有至诚,则自然及物,至诚之性不仅以一身之“成”为外在彰显,而且必然同时以成就他人、成就外物为特征。至诚者以曲致直,成己成物,参天赞地。作为一种最高明的修习境界,在现实人生中,亦有其最真实的化用和形态。这就是《中庸》最后几章所讲的“至诚无息”。
文章目录
  • 一 “诚”的意涵理解
  • 二 成己成物
  • 三 至诚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