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宁夏移民、扶贫与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宁夏移民、扶贫与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报告字数:14728字
报告页数:18页
摘要:基于不同的资源禀赋,宁夏回族自治区内形成了明显的三个不同地区,北部引黄灌区具有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则因为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经济发展缓慢,人们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在过去的30年中,通过吊庄移民、易地扶贫移民和生态移民、中部干旱带的县内移民等措施,宁夏中南部地区总计66万的贫困农民迁移到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移民的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特别是那些搬迁到引黄灌区的人们。与此同时,随着人口的迁移,中南部迁出地的人口压力降低,生态环境得以恢复,人们的生活条件也得到相应改善。生态移民对于改善贫困状况和生态脆弱地区环境恢复,都具有积极意义。宁夏回族自治区计划在“十二五”期间(2011~2015)继续搬迁35万人口,使位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农民摆脱贫困,同时也使南部山区发挥更好的生态服务功能。但大规模的移民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宁夏移民还与少数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本调研报告对已经进行的移民工作进行了评估,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及下一步的移民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文章目录
- 一 自然条件恶劣造成历史上贫困和环境退化的循环
- 二 生态移民有效促进了扶贫和生态保护
- 三 生态移民所面临的问题
- 四 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1.将移民与建设银川经济中心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
- 2.增加移民的资产,促进移民彻底摆脱贫困
- 3.实现对移民社会管理的创新
- 4.改善生态环境并建立可持续的发展仍然是移民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