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中国总体上进入大众消费阶段
摘要:>十几年前,个人家庭拥有一套住房、一部轿车、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似乎都还是非常遥远的梦想,或者还只是富贵人群的身份象征;但就在时间不长的数年内,这些物品就像当年电视、冰箱、洗衣机进入千家万户一样,也成为老百姓可以消费的“日常生活耐用品”。中国的人均GDP进入中下等收入国家行列,城乡家庭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降到34%左右,住房、汽车开始了进入家庭的普及过程,这些都意味着中国总体上开始进入大众消费阶段。中国加入WTO并从2003年开始进入GDP增长率在10%以上的新一轮增长周期,一直比较依赖投资和进出口贸易的拉动,外贸依存度(进出口贸易占GDP的比重)一度达到70%左右的历史最高位,因此也潜伏着波动的风险。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巨大影响,经济增长率也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并进而产生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后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加认识到,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大规模刺激和发育内需,使我国未来的长期增长更多建立在国内居民消费的坚实基础上,民富才能国强。
文章目录
- 一 城乡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和特点
- 1.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中国总体上进入大众消费阶段
- 2.城乡居民消费商品化程度较高,但消费特点有消费层次的差异
- 3.家庭消费水平呈阶梯层次分布,高收入家庭的数量扩大
- 4.大众耐用消费品普及率较高,农村消费发展潜力巨大
- 二 城乡居民家庭的消费差异和问题
- 1.城乡家庭消费水平差距较大,消费结构差异明显
- 2.教育、医疗等发展型消费呈刚性特点,低收入家庭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 3.家庭消费率总体偏低,消费率随收入提高而边际递减
- 三 促进消费和扩大内需的意见和建议
- 1.认清当前我国家庭消费所处发展阶段,促消费保增长保就业
- 2.健全住房、医疗和教育制度体系,解除家庭正常消费的后顾之忧
- 3.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减少农村家庭公共服务消费支出比例
- 4.理顺收入分配关系,重点帮扶农村和低收入家庭提高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