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巴西的粮食及营养安全与获取足够食物的人权:实施中的路径
巴西的粮食及营养安全与获取足够食物的人权:实施中的路径
作者:玛丽利亚·门东萨·莱昂(MaríliaMendonçaLeão) 雷纳托·S.玛鲁夫(RenatoS.Maluf) 周志伟
所属图书:有效的公共政策和活跃的公民权
图书作者:玛丽利亚·门东萨·莱昂(MaríliaMendonçaLeão) 雷纳托·S.玛鲁夫(RenatoS.Maluf) 周志伟
出版时间:2013年08月
报告字数:15289字
报告页数:10页
摘要:国家粮食及营养安全体系的构建并非一届政府的一项政治决定,而是源自20年来社会动员与斗争的公民社会共享过程,它也是体制参与和社会组织与网络自主动员相结合的产物。公民社会长期倡导的概念与主张逐步形成了国家粮食及营养安全体系当前的样式。在巴西,曾发生了围绕饥饿问题、对现存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反思与批判、食物供应和粮食及营养公共规划的草根运动。与此同时,也有过很多制定公共政策与规划的尝试,即便是在该国经济和政治环境不佳的时期(PELIANO,2010)。但是,毫无疑问,最具开创性的工作是约书亚·德·卡斯特罗开启的针对巴西饥饿与贫困问题的讨论,在20世纪40年代,这一问题便已是一个社会与政治问题。自那时以来,粮食问题被理解为一个同时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表象的复杂整体,而消除饥饿尤其取决于解决该问题的政治决心。约书亚·德·卡斯特罗指出,饥饿并非仅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营养缺乏)或局限于社会领域的问题(福利政策)。他最先提出饥饿是欠发达和经济模式的产物,这种经济模式以一种反常的方式延续着恶劣的生活环境,因贫穷所致的儿童和成人的高营养不良率,以及随之产生的饮用水和足够食物的短缺,影响着大多数的巴西人(CASTRO,2005)。卡斯特罗具有相当的勇气着手解决饥饿问题,因为当时在巴西和世界很多国家这还是一个忌讳的话题。根据卡斯特罗在20世纪40~50年代开出的“药方”,一些早期的集体性质的粮食服务项目形成,最低工资制度在巴西建立起来,并成立了“学校食物运动”,该计划演变成当前的全国校餐计划(PNAE)。这些是卡斯特罗的政治贡献的例证。1964年,巴西发生了国家政变,建立了长达20年(1964~1984年)的军事独裁统治。在这个阶段,经历了多位军人总统,实施着独裁、反民主的体制,对个人和集体的自由采取严厉的镇压,当时对诸如投票权、言论自由、新闻自由、政治组织等公民和政治基本权利存在着大规模的压制。在被称为“巴西奇迹”的20世纪70年代,虽然经济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但从社会角度来看,并未有显著的变化,因为生产的财富没有惠及穷人阶层。当时政府的经济理念是必须先做大“蛋糕”,然后才能切分“蛋糕”。这种理念产生的后果是社会不平等的加剧以及以救助和补偿为特征的公共政策的扩大。巴西因此成为世界上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当时,大多数巴西人身处侵犯人权、政府强力压制以及贫困的境地,于是在民间社会团体中引发了试图改变现实的强烈意愿。尽管社会需求和参与渠道面临诸多限制,但由工会、职业联合会、与左翼和大学联系紧密的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在大城市边缘地带组织起来的社会运动的反抗也日益加剧。正因为如此,政治和社会压制最严厉的阶段也正是巴西公民社会争取结束独裁制、实现直接选举、重返民主的动员活跃期。
文章目录
- Contributions from civil society and the origins of the Zero Hunger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