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职业适应:失地农民城市适应的支点
职业适应:失地农民城市适应的支点

作者:谢俊贵

所属图书:失地农民职业转换及其扶助机制

图书作者:谢俊贵

出版时间:2013年02月

报告字数:25721字 报告页数:37页
摘要:按照世界各国城市化理论的观点和当今城市化发展的方向,失地农民只有在城市就业、在城市生活,真正转化为名副其实的“城市人”才算达到了城市化的要求。然而,对于大多数失地农民来说,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城市人”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社会学的城市化理论认为,“城市人”与“农村人”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包括劳动方式的区别、生活方式的区别、交往方式的区别,以及各种社会劳动观念、社会生活观念、社会阶层观念、社会组织观念的区别等。“农村人”要转变为“城市人”,就要不断地缩小与“城市人”在这些方面的差别。而要缩小与“城市人”在这些方面的差别,按照恩格斯“劳动创造人”的观点,最为关键的是要缩小与“城市人”之间的劳动的差别。也就是说,作为失地农民的“农村人”要成为“城市人”,必须在城市获得非农职业,实现城市职业适应,进而达到城市适应,才能逐步转变成名副其实的“城市人”。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职业适应与城市适应概述
  •         一 职业适应的基本含义
  •         二 职业适应的基本范畴
  •         三 职业适应的影响因素
  •         四 职业适应与城市适应
  • 第二节 失地农民职业适应的状况
  •         一 失地农民职业适应的总体特征
  •         二 失地农民职业适应的实证分析
  • 第三节 失地农民职业适应的问题
  •         一 失地农民职业适应问题的若干表现
  •         二 失地农民职业适应问题的社会原因
  • 第四节 失地农民城市适应的难度
  •         一 失地农民城市适应的一般理解
  •         二 失地农民城市适应需求的产生
  •         三 失地农民城市适应的巨大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