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中国儿童保护制度的有效性分析:山西砖窑虐待童工案件分析
中国儿童保护制度的有效性分析:山西砖窑虐待童工案件分析

作者:尚晓援 张雅桦

所属图书:建立有效的中国儿童保护制度

图书作者:尚晓援 张雅桦

出版时间:2011年11月

报告字数:19748字 报告页数:30页
摘要:本章试图通过对2007年山西黑砖窑事件的个案分析,对我国儿童保护制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梳理。梳理关于山西黑砖窑案件的报道很多,从人性和道德沦丧的角度进行抨击的也很多。但是,通过这个案件,从儿童保护的角度,对我国的产业发展道路和劳动力市场管理,对儿童保护的现状,进行认真的制度分析和反思,还不多见。本章的基本观点是,虽然黑砖窑事件反映了我国在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但是这个事件的主导因素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制度和政策问题。山西黑砖窑事件的出现,和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劳动力市场政策,以及儿童保护制度的缺位,都有密切的联系。从儿童保护的角度看,这个事件暴露出在全球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未成年人面临的风险大大增加。同时,我国的儿童保护制度,已经不能对所有的未成年人提供有效的保护。建立全新的儿童保护制度,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对未成年人提供有效保护,实为当务之急。
文章目录
  • 一 背景
  • 二 经济和社会转型中儿童面临的风险增大
  •         (一)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提供了榨取未成年人劳动力的手段和利润实现渠道
  •         (二)社会的道德约束力下降
  • 三 山西黑砖窑事件中针对儿童的犯罪
  •         (一)贩卖人口、拐卖儿童罪
  •         (二)故意杀人罪
  •         (三)故意伤害罪
  •         (四)非法使用童工及雇佣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
  •         (五)强迫职工劳动罪
  • 四 山西黑砖窑事件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         (一)中央意志和地方行政
  •         (二)政策和法律制定与执行之间的脱节
  •         (三)农村地区社会管理的薄弱
  •         (四)公民社会组织的缺位
  • 五 儿童保护的制度分析
  •         (一)缺少保护未成年人的明确的责任主体
  •         (二)对未成年人为被害人的犯罪刑事司法制度存在重大漏洞
  •         (三)缺少对儿童的国家监护制度
  • 六 建立有效的儿童保护制度
  •         (一)明确责任主体
  •         (二)建立儿童保护的强制报告和反馈制度
  •         (三)赋权公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