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生态功能保护区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以东江源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为例
生态功能保护区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以东江源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为例
报告字数:13920字
报告页数:17页
摘要:本文以700万香港同胞及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源头活水”——东江源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为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结合东江源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探索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径及支持体系,这是当前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保护的重要任务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
文章目录
- 一 生态功能保护区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
- (一)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
-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性
- (三)生态补偿机制及保护区管理方式的有益探索
- 二 生态功能保护区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原因
- (一)贫困落后的约束与地方保护主义
- (二)生态功能保护区管理制度的缺陷
- (三)缺少环境保护制度的创新和激励机制
- 三 东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一)生态环保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
- (二)生态环境功能下降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
- (三)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情况严重
- (四)投入机制不适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需要
- 四 生态功能保护区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支持体系建设
- (一)构建保护区的生态功能修复建设体系
- (二)构建保护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体系
- (三)建立保护区生态产业及循环经济体系
- (四)营造保护区的和谐社会体系
- (五)建立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的政策支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