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结论:距离与制度创新
结论:距离与制度创新

作者:卢国显

卢国显##卢国显

所属图书:农民工;社会距离与制度分析

图书作者:卢国显

出版时间:2010年09月

报告字数:15036字 报告页数:23页
摘要:制度对交往和接触频率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因为,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制度就是交往规则,它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交往范围和交往内容。农民工与市民缺乏交往,与户籍制度、就业制度、选举制度等制度的限制有直接关系。农民工与市民的距离大小,基本上都是制度限定的结果。各种各样的制度安排,导致了农民工与市民较低的接触频率。调查反映,农民工之所以与市民的通婚较少,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缺乏与市民接触的机会。非正式制度对交往行为的影响也很明显,调查分析结果说明,市民对待农民工的态度和交往频率和心理距离有较强的相关性。制度对社会距离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测量非正式制度与社会距离的相关性表现。 出来的。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距离状况及制度的影响
  •         一 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距离状况与类型
  •         二 制度对社会距离的影响机制
  • 第二节 社会距离的功能及其对秩序的影响
  •         一 对社会距离的本质认识
  •         二 社会距离的影响
  • 第三节 农民工与市民社会距离的发展趋势:以北京市为例
  •         一 社会距离各指标的变化情况
  •         二 影响社会距离变化的原因分析
  • 第四节 促进社会融合的制度创新
  •         一 制度变迁的失调与“非合作间接博弈”
  •         二 社区制与单位制
  •         三 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与土地制度改革
  •         四 本书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