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被殖民的性——“海派文学”背后的另一种社会学景观
被殖民的性——“海派文学”背后的另一种社会学景观
报告字数:8198字
报告页数:9页
摘要:社会学的意义,在于在习焉不察的社会和文学现象背后发现或者揭示某些深刻的含义。带着这样的眼光看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文学和后世研究者的文章,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话题:在这个有过被殖民历史的城市的文化心理深处,作为一个民族最隐秘的结构特征的性心理,也成了“被殖民的性”。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文坛,出现了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一定地位的文学流派“都市现代派”11656305,他们的代表人物有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邵洵美、叶灵凤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