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西方经济危机的现实性转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西方经济危机的现实性转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作者:王佳菲

王佳菲##赵智奎 贾可卿

所属图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报告No.1

图书作者:赵智奎 贾可卿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报告字数:15240字 报告页数:19页
摘要:市场经济作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一种现代形式,蕴涵着危机产生的可能性。经济危机的最终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因此,它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必然伴生现象。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资本主义进行了新一轮的自我调整,这有利于西方发达国家暂时延迟和对外转嫁经济危机,延长并拓展了危机在这些国家由必然转化为现实的过程,推动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当矛盾的积累达到了此轮调整所能容许的最大极限,西方国家的金融和经济危机最终完成了从必然性到现实性的转化。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这从根本上遏制了危机的滋生。但另一方面,无论从中国已深深嵌入资本主义所主导的世界生产体系来看,还是从国内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来看,都表明中国存在着局部地感染或诱发危机的可能性以至现实性。
文章目录
  • 一 西方国家实行的市场经济机制潜伏着危机产生的可能性
  • 二 西方国家奉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决定了危机发生的必然性
  • 三 资本主义的新一轮调整延展了西方经济危机的现实性转化
  •         1.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市场,但又造成更大范围的生产过剩
  •         2.经济金融化成为生产过剩的暂时出路,但又形成加速过剩的主要杠杆
  •         3.经济自由化放松了对资本逐利的管制,但又推动基本矛盾向纵深演化
  •         4.信贷消费暂时掩盖了有效需求不足,但又透支了未来的收入和消费能力
  •         5.新自由主义体制是资本主义进行上述系列调整的主导治理机制
  • 四 资本主义此轮调整的难以为继,直接触发了西方金融和经济危机
  •         1.世界市场难以扩容:促使生产过剩危机从必然性转化为现实性
  •         2.次贷泡沫的破灭:西方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导火索
  •         3.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贪婪:助长和刺破金融泡沫的助推器
  • 五 中国发生原发性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 六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