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生成、发展与消亡的农业伦理学诠释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生成、发展与消亡的农业伦理学诠释
报告字数:12902字
报告页数:16页
摘要:城乡二元结构之主要特点为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身份与权益的划然分割。当前农民与市民之间的社会地位存在极大的伦理差距,这极大的阻碍了社会的正常发展。为此,本文探索城乡二元结构及其伦理观的生成、发展与消亡进程,明晰其历史功过,以供创建新时期的农业伦理观参照。
文章目录
- 一 引言
- 二 城乡二元结构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农业伦理观
- (一)原始奴隶社会的萌芽期——商代武丁时期(前1250—前1150年前后)
- (二)西周礼乐时期(前11世纪中期—前771)
- (三)东周农业伦理观大转型时期(前770—前221)
- (四)皇权社会的农业伦理观(前221—1949)
- (五)农耕伦理观的异化和消亡期(1949年迄今)
- 三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