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报告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报告
报告字数:15989字
报告页数:23页
摘要:2009年6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关中-天水经济区”正式成立。本报告基于对“关中-天水经济区”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指出了经济区设立的根本意义,并从十个方面论述了在今后具体工作中经济区建设要着力把握的问题,包括:以关中城市群为基础,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打造以西安为核心的国际大都市;以国家级产业园区为载体,统筹园区建设,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丰厚的历史文化为依托,统筹旅游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以新丝绸之路欧亚大陆桥为契机,统筹经济区位资源,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统筹区域内交通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内的要素流动,实现区内要素的合理配置;统筹能源资源开发,打造我国的“经济增长极”;统筹科教资源,推进区域人力资本的全面提升和教育大发展;以秦岭和渭河为重点,统筹生态资源,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统筹金融资源,打造西安区域性金融中心地位;统筹区内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文章目录
- 一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态势
- (一)“关中-天水经济区”战略地位显要
- (二)十年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成绩斐然
- (三)“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仍很突出
- 二 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认识“关中-天水经济区”设立意义
- (一)从国家发展层面认识“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设立,加速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形成
- (二)从全国整体发展的视角,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进西部大开发新一轮战略的实施
- (三)从国际竞争的格局出发,审视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突出区位优势,统筹我国东中西地区协调持续发展的大战略
- (四)站在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高度,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打造我国第一个“技术服务高地”
- (五)突破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制约,实现城乡统筹,提高产业集聚能力和发展质量
- (六)从着力改善我国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入手,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人民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 (七)从谋求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思路着眼,大力改善中西部生态环境,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 三 以规划统领“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全面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 (一)以关中城市群为基础,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打造以西安为核心的国际大都市
- (二)以国家级产业园区为载体,统筹园区建设,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 (三)以丰厚的历史文化为依托,统筹旅游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
- (四)以新丝绸之路和欧亚大陆桥为契机,统筹经济区位资源,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
- (五)统筹区域内交通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内的要素流动,实现区域内要素的合理配置
- (六)统筹能源资源开发,打造我国的“能源增长极”
- (七)统筹科教资源,推进区域人力资本的全面提升和教育大发展
- (八)以秦岭和渭河为重点,统筹生态资源,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 (九)统筹金融资源,打造西安区域性金融中心地位
- (十)统筹区内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