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收谁的红包?——关于医患间非正式“交易”的文化社会学解读
收谁的红包?——关于医患间非正式“交易”的文化社会学解读

作者:郭巍蓉

所属图书:社会学刊(第1期)

图书作者:刘欣 李煜 胡安宁

出版时间:2018年06月

报告字数:38077字 报告页数:42页
摘要:对于公立医院中屡禁不止的“红包”现象,目前的研究一般采取理性选择和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来解释,缺少对文化和道德的关注。本文运用薇薇安娜·泽利泽的“关系运作”框架,探究医生为何决定(不)收礼,以及他们如何正当化自己的决定。根据对上海市及南京市6家公立医院的30名医生的访谈,本文辨识出了四种医患间非正式“交易”的类型:权宜之计、面子与权力、公平交易、“报”。研究发现,除了医患间的关系强度之外,医生对交易的整体道德考量也决定了医生是否收礼。其道德考量关注交易的对象是谁、如何交易、出于什么目的,以及会带来什么影响。道德考量则受到特定文化观念的影响,包括权威文化、市场文化和家本位文化。
文章目录
  • 一 引言
  • 二 文献回顾与分析框架
  •         (一)范式转变:从实质主义到关系主义
  •         (二)嵌入性:从格兰诺维特到波兰尼
  •         (三)关系标记、关系运作与本文分析框架
  • 三 研究方法
  • 四 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
  • 五 医患间非正式交易的类型
  • 六 医生为什么(不)收礼?
  •         (一)权宜之计:“送不送红包和手术质量完全没关系”
  •         (二)面子与权力:“这是人情社会的规则”
  •         (三)公平交易:“红包体现了医生的价值”
  •         (四)“报”:“能为亲友排忧解难是做医生的一大福利”
  • 七 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