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2015年中国地方法治发展及展望
2015年中国地方法治发展及展望
报告字数:27451字
报告页数:32页
摘要:2015年,在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一系列中央党政方针和习近平系列讲话的精神指导下,各地进行了积极的创新探索。在立法方面,设区的市州积极启动立法实践,立法活动更加规范,委托立法逐步走向完善,公众参与立法不断制度化,立法后评估得到广泛实施,立法保障改革创新的成效更加凸显。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行政体制得到理顺,行政决策走向全面制度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立体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建设步入正轨,政府信息公开向纵深迈进,通过多种举措强化便民高效公开等。在司法改革推进方面,司法人员遴选、管辖制度、执行机制、考核机制、信息化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在法治社会建设方面,基层社会治理、和谐劳动关系、纠纷化解等领域均可圈可点。但地方法治建设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从观念意识、部署安排、信息化等方面加以改进。
文章目录
- 一 努力用好立法权力,提高法治保障水平
- (一)设区的市积极启动立法工作
- (二)地方政府立法更加规范
- (三)委托立法逐步走向完善
- (四)推动公众参与立法的制度化
- (五)立法后评估被广泛实施
- (六)注重用立法保障改革创新
- 二 科学规范行政权力,全面提升治理能力
- (一)理顺行政体制,提升执法能力
- (二)行政决策向全面制度化转变
- (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立体推进
- (四)多种举措创新,强化高效便民
- (五)公共治理突出多方主体参与
- (六)政府法律顾问建设步入正轨
- (七)政府信息公开不断向纵深推进
- (八)监督行政走向良性运转态势
- 三 探索克服改革难题,着力提升司法公信力
- (一)推行司法人员遴选
- (二)让审理者裁判
- (三)推行管辖制度改革
- (四)完善审判体制
- (五)创新考核机制
- (六)提升执行能力
- (七)推动电子法院建设
- (八)加强对司法改革的监督
- 四 创新理念与方式,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 (一)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 (二)和谐劳动关系建设
- (三)纠纷化解机制创新
- (四)大数据助力治理能力
- 五 地方法治建设面临的问题及2016年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