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流变与交融的边疆社会文化的影像呈现——以民族志影片《游走的呗玛》为例
流变与交融的边疆社会文化的影像呈现——以民族志影片《游走的呗玛》为例
报告字数:12563字
报告页数:14页
摘要:“边疆”不仅是一个地域性的政治概念,也是一个经济、文化、社会、象征的概念。边疆社会文化则是中国边疆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无论是美国边疆学派,还是早期中国边政学派,抑或是后来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关于边疆社会的研究,都表明边疆社会文化的复杂性,以及不同民族、族群文化互相交往、渗透的关系。因此,边疆地区民族文化也存在着另一个重要的面向,即文化杂糅(cultural hybridity)。以往表现民族文化的民族志影片更多地关注单一民族文化类型,强调民族文化独特性的一面。本文以民族志影片《游走的呗玛》为例,提出边疆社会文化的影像呈现和表述都不应忽视边疆社会文化类型的重要特征,即文化的复合性、杂糅性以及文化的链接(articulation)。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关系到在摄制边疆社会民族文化的民族志影片过程中应该持有的文化立场和态度。
文章目录
- 一 问题:边疆、边疆社会、边疆文化类型的影像表达
- 二 “不彝不汉”/“亦彝亦汉”《游走的呗玛》呈现的边疆社会文化的杂糅性
- 三 “流变与交融的边疆社会文化”:民族志影片的文化立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