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质性社会学:本土路径
质性社会学:本土路径
报告字数:14315字
报告页数:18页
摘要:本文主要关注质性社会学及其本土化路径。本文指出,社会学本土化需要不忘本来,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土壤思维方式,同时应当吸收外来,汲取西方社会学的科学传统理性精神,还应当面向未来,立足于当代认知科学前沿。本文认为,取道质性研究、回归人文传统,应当是社会学本土化的主要路径。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中国社会学呼唤本土化
- 一 学科建设的呼唤
- 二 社会转型实践的呼唤
- 三 大国地位的呼唤
- 第二节 不忘本来,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土壤思维方式
- 一 早期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探索与流派
- 二 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的历史背景
- 三 科学主义范式与人文主义范式分道扬镳
- 四 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沃土
- 第三节 吸收外来,汲取西方社会学的科学传统理性精神
- 第四节 面向未来,立足于当代认知科学前沿
- 一 世界上最不可理解之事,在于这世界竟然可以被理解
- 二 全息摄影理论与脑神经科学
- 三 大数据与质性研究
- 四 人工智能与整体认知
- 第五节 取道质性研究、回归人文传统,建构中国特色社会学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