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海子边:太原城内的一处公共空间与城市生活(1949~2009)
海子边:太原城内的一处公共空间与城市生活(1949~2009)
报告字数:35888字
报告页数:47页
摘要:太原城的海子边是围绕文瀛湖而建立起来的公共空间,1913年正式开辟为公园。1949年后,人民政府积极整修因战乱而污浊不堪的文瀛湖水体,但受水体自身属性的限制,整修仅起到暂时缓解继续污染的效果。公园历经官方多次更名与大规模整修,其空间在不断拓展与充实的同时,也被重构了内中建筑的含义。海子边公园在1949年后仍记录着太原城市生活,它是各阶层的休闲娱乐场所、经济活动之地,亦为大型纪念活动的举行提供了空间。官方、精英、城市民众与公园管理者的互动关系始终“活跃”在海子边这一太原城的公共空间之中,也折射出国家与社会变迁的轨迹。与1949年后新建的龙潭公园、迎泽公园相比较,同一时期的海子边在城市生活中所处地位有相对下降的迹象,但就自身发展而言,其所蕴含的城市生活的内涵始终是丰富的。
文章目录
- 引言
- 一 政府干预下的文瀛湖
- 二 新中国成立后海子边公园的空间营建
- (一)民众的认可:1949年以来海子边公园的名称更替
- (二)1949年以来海子边公园的整修与空间拓展
- (三)1949年以后海子边公园内建筑意义的保留与重构
- 三 海子边公园与太原城市生活
- (一)1949年后的海子边与太原民众的休闲娱乐空间
- (二)公园内的商机
- (三)公园内的纪念仪式
- 四 海子边与新中国成立后太原城内其他水域空间的比较
- (一)城西水域公园与1949年后的城市生活
- (二)迎泽公园与1949年后的太原城市生活
- (三)海子边与龙潭公园、迎泽公园之比较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