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空间区隔与边疆治理——以中国边疆贫困和国家扶贫行动探讨为中心
空间区隔与边疆治理——以中国边疆贫困和国家扶贫行动探讨为中心
报告字数:13891字
报告页数:15页
摘要:本文从中国地理空间的角度审视边疆的贫困成因以及国家扶贫如何作为边疆治理的举措在边疆开展。本文认为地理和气候等自然原因造成了边疆和内陆地区在农耕时代的生产力差异,从而造就了人口密度的“胡焕庸线”分布格局。此格局对边疆与东部发达区域之间的交通、信息、人才以及各类生产资料的流转和沟通形式阻隔,“胡焕庸线”由此变成了在边疆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空间区隔。空间区隔使得边疆很难依靠自身的内生动力来发展经济和社会生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广大的边疆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的扶贫举措。国家利用行政力量弥合了边疆和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等一系列整合矛盾,消弭了边疆与中心的空间区隔,推动了边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对边疆实施了有效治理。
文章目录
- 一 中国边疆与中心区域社会经济差异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成因
- 二 自然地理气候格局何以成为边疆的空间区隔
- (一)边疆地区的自然禀赋对生产的限制
- (二)边疆地区自然资源开发的现实悖论
- (三)边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 (四)边疆的地理自然屏障阻隔文化和信息的交流
- 三 中央政府对边疆贫困的治理举措
- 四 边疆治理:消弭边疆的空间区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