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粮食生产生态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粮食生产生态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报告字数:25659字
报告页数:41页
摘要:本文介绍实现粮食生产生态化是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一项理论与实践并举的浩大系统工程,是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需要。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粮食生产生态化,有助于在粮食生产结构调整、产品布局上做到因地制宜,和当地的环境条件相匹配;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上,不超过资源的可更新能力;在能量和物质的利用上,做到有取有补,维护生态平衡;在利用可更新资源上,能够注意抚育和增殖自然资源,使整个粮食生产的发展走向良性循环。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粮食生产生态化的概念与内涵
- 第二节 吉林省粮食生产生态化的现状
- 一 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粮食生产生态化发展
- 二 吉林省支持粮食高产,但缺乏促进粮食生产生态化发展的措施
- 三 现代农业不断发展,生物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 四 农民家庭仍然是主要的农业经营主体,不利于生态生产技术的使用和推广
- 五 农业生产资料使用无序,“石油农业”特征明显
- 第三节 粮食生产生态化发展面临的困境
- 一 缺乏政策扶持与引导
- 二 缺少必要的科技支撑
- 三 农业生产环境破坏严重
- 四 粮食生产“靠天吃饭”仍是常态
- 五 农业面源污染呈扩大趋势
- 第四节 制约粮食生产生态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 一 各个阶层对粮食生产生态化的认识不到位
- 二 经济发展水平限制生态化发展
- 三 现在的生产力水平使资源禀赋不支持生态化发展
- 四 缺少粮食生产生态化的科技推广体系
- 五 缺少相应理论与模式对生态化发展的指导
- 第五节 粮食生产生态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 一 建立粮食生产生态化发展补偿机制
- 二 确定粮食生产生态化发展的目标模式
- 三 建立现代粮食生产生态化体系
- 四 提高农民素质
- 五 发挥农业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
- 六 通过推广高新技术提高农业生态经济的效益
- 七 建立农业生态安全预警系统
- 八 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