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中国城乡就业结构演化的调控机制设计
中国城乡就业结构演化的调控机制设计

作者:张文

所属图书:中国城乡就业结构演化:收入分...

图书作者:张文

出版时间:2020年07月

报告字数:14680字 报告页数:21页
摘要:实现城乡就业结构演化与收入分配合理化,关键在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深化改革现有的城乡不协调体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症结集中体现为制约劳动力合理有序自由流动的一系列因素,如城乡有别的社会保障体制加大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迁移的生活成本,以户籍定学籍的入学模式导致农村劳动力子女的受教育歧视,工、农业产品价格差促使从事低端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收入较低,城乡收入差距因而拉大。此外,农村土地征用价格水平、土地确权等一系列涉及农民经济利益的问题,在部分地区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导致农村居民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收益不高,制约了不少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第二、第三产业稳定合理转移。因此,要构建有效的中国城乡就业结构演化的调控机制,就必须基于收入分配合理化的视角,以就业市场化、市场法治化、政府服务化为制度设计的总体思路。为了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手段应是以发挥经济规律的作用为主,深化改革户籍制度,建设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此外,实现城乡一体化关键在于加快建设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使就业市场化,形成统一的城乡经济发展体系、城乡产业协调发展体系、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城乡劳动者权益保障体系,实现劳动力在城乡间、产业间、区域间自由流动,发挥劳动力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加大对劳动力尤其是农村劳动力的立法保护力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确保就业准入门槛平等,让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劳动力市场在竞争机制作用下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恢复均衡的功能,但现实中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会导致劳动力市场紊乱问题,因而现代市场经济应是有宏观调控的法治经济,劳动力市场只有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下才能规范有序运行。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要求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建立城乡平等的劳动力市场法规体系,制定规范的市场运行规则,形成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从而做到市场法治化。政府服务化是指政府在劳动力市场中起裁判和辅助作用,为供求双方提供劳动就业服务,搭建就业服务平台,积极调动社会中介力量,并加以必要的引导,在促进市场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对市场进行监督和调控,有效预防和降低市场失灵的风险。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调控机制设计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目标
  •         一 总体思路
  •         二 基本原则
  •         三 基本目标
  • 第二节 调控机制的构成体系及内容
  •         一 投入机制
  •         二 激励机制
  •         三 服务机制
  •         四 评价机制
  •         五 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