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土地经营权+”:让银行不再望“贷”生畏
“土地经营权+”:让银行不再望“贷”生畏

作者:李博阳 邓大才 任路 田文慧 吴帅

李博阳 邓大才 任路 田文慧 吴帅##李博阳 邓大才 任路

所属图书:余江克难:闯过农村产权改革的...

图书作者:李博阳 邓大才 任路

出版时间:2019年05月

报告字数:4427字 报告页数:7页
摘要:国务院在关于“两权”抵押贷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稳妥有序开展‘两权’抵押贷款业务”。然而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并没有就此解决,面对“风险控制难、授贷手续繁、授信额度小”等“痛点”,政府谈贷色变、银行放贷无力、农民借贷无心,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落实常陷入僵局。为此,余江县积极响应,探索出一条自治规范、自主授信的“承包经营权+”新模式。具体而言,即以自治主导切断风险源、以关系引入提高授信额、以自主用贷解开手续锁,变土地资源为富农资本,使之成为撬动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支点”。
文章目录
  • 一 创新“承包经营权+”机制,土地融资“瓜熟蒂落”
  •         (一)“经营权+多元赋能”,化“形式”为“实体”
  •         (二)“经营权+分类授信”,转“授贷”为“授信”
  •         (三)“经营权+灵活增信”,变“细流”为“河海”
  •         (四)“经营权+IT技术”,转“线下”为“线上”
  • 二 放大经营权贷款效应,信用社会“水到渠成”
  •         (一)激活土地,为农民“聚能”
  •         (二)风险分摊,助主体“减负”
  •         (三)软性约束,促信用“发声”
  • 三 开启农地贷款新篇章,改革道路“敢为人先”
  •         (一)土地确权是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跳板
  •         (二)以需求为导向方能开辟土地抵押贷款的“深耕之路”
  •         (三)风险前置是防范土地融资出现信用“灾害”的关键
  •         (四)“承包经营权+”是促进农村金融与三农共赢发展的有效途径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