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宅改“第一村”:以内生力量啃下宅基地改革“硬骨头”
宅改“第一村”:以内生力量啃下宅基地改革“硬骨头”
报告字数:17337字
报告页数:24页
摘要:农村宅基地是农村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对住宅条件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改善自我居住条件成为农民的重大需求,但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的住宅建设热潮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纠纷,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甚至出现了“空心村”现象。就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农村现有的宅基地存在布局散乱、超标占用普遍、土地闲置率高、使用制度过于宽松等普遍问题。加上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庞大,新增人口不断增多,村庄规模不断加大,村庄集体建设用地资源因此变得越来越紧张。宅基地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开始逐渐成为社会的聚焦点,为此,我国政府逐渐将宅基地管理纳入法制化进程,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以下简称《决定》)出台,为贯彻《决定》的精神,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的通知,为全国各地的宅基地管理办法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文章目录
- 一 宅改背景,基于历史困境的现实选择
- (一)灾后重建时期规划欠佳
- (二)经济发展时期问题显现
- (三)村庄建设新时期矛盾激化
- 二 前期筹备,激活改革的动力“火车头”
- (一)打头阵,干部学习相关政策
- (二)建组织,成立宅改领导班子
- (三)定规划,拟定改革实施草案
- 三 积攒力量,打造自治的双元主体
- (一)理事为基,彰显自治“主心骨”
- (二)乡贤为辅,引入自治“新力量”
- 四 制定细则,主体发力促进规则落地
- (一)摸底了解,村庄情况自己查
- (二)该退就退,无偿有偿自己抓
- (三)有偿使用,收取费用自己定
- 五 全面实施,发挥内力啃下硬骨头
- (一)重点加快无偿退出
- (二)积极推动有偿退出
- (三)配套实行创新举措
- 六 终有成效,改革带动“全域发展”
- (一)焕新面貌,打造“全域新农村”
- (二)多元参与,激活“全域自治”
- (三)开展帮扶,共享“全域发展”
- 七 个案总结、经验价值与思考
- (一)经验:用内力开创自治机制
- (二)困境:改革难以摆脱的现实问题
- (三)思考:改革“再进一步”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