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新时代首都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新时代首都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者:杜姗姗 赵润泽 陈建周 陈奕捷

所属图书:北京城乡融合发展报告(2019)

图书作者:吴宝新 张宝秀 黄序

出版时间:2019年06月

报告字数:12914字 报告页数:17页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已步入后工业化社会,农业在城市产业结构的体量变得越来越小,但“微不足道”的农业对于北京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随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北京都市农业发展面临着新一轮发展机遇和挑战。2018年是北京新总规实施的开局之年,本文深入分析北京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研究表明:2018年北京持续进行都市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效益总体收缩,但北京农业的政策着力点已经从注重经济功能过渡到更加注重生态和休闲功能,规范设施农业项目用地管理,北京农产品绿色优质安全、地域特色品牌建设取得成效,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得到推进。取得成绩的同时北京都市农业仍存在一些问题,集中于未能形成“首都农业”品牌、“山水林田湖草”尚未统筹、乡村振兴有待推进、农业文化内涵挖掘不足、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缺乏统筹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应加强建设“首都农业”、统筹规划“山水林田湖草”、以“留白增绿”空间构筑“可食北京”短链农业、加强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深入挖掘农业文化内涵、主动融入京津冀合作。
文章目录
  • 一 北京都市农业发展总体情况
  •         (一)经济效益:农业效益总体收缩
  •         (二)产业结构:农业持续转型升级
  •         (三)主导功能:从注重经济功能过渡到注重生态和休闲功能
  •         (四)空间布局:构建“一核五区”的空间格局
  •         (五)规范用地:规范设施农业项目用地管理
  •         (六)质量安全:创建北京农产品绿色优质安全示范区
  •         (七)特色品牌:形成北京地域特色品牌
  •         (八)区域协同: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有序开展
  • 二 存在问题
  •         (一)北京农业发展无法体现“大国首都”的农业担当
  •         (二)“山水林田湖草”仍然各行其是
  •         (三)北京都市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缺乏统筹
  •         (四)农业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品牌打造不足
  •         (五)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缺乏宏观统筹
  • 三 对策建议
  •         (一)在“舍与得”中探索北京由“都市农业”向“首都农业”的转变路径
  •         (二)将山水林田湖草纳入“绿色空间体系”进行统筹规划
  •         (三)基于“留白增绿”用地构筑“可食北京”的永续生产性景观
  •         (四)跨界资源整合,进行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
  •         (五)积极挖掘农业发展文化内涵,探索“+文化”的首都农业发展路径
  •         (六)主动融入京津冀农业合作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