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社会组织参与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模式与反思——“爱心+技术”多元教育精准扶贫救助模式个案研究
社会组织参与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模式与反思——“爱心+技术”多元教育精准扶贫救助模式个案研究
报告字数:18706字
报告页数:25页
摘要:教育专业型社会组织是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近年来的教育扶贫实践中,教育专业型社会组织参与教育精准扶贫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部分专家和志愿者组建的“红绿青蓝”教育救助培训中心,十多年来,扎根云南民族聚居地贫困地区,以教育科研作为支撑,直接沉入底层,切入边疆少数民族教育内部微观领域,聚焦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师资培训和特殊家庭、特殊儿童群体,以教育行动研究、师资培训和贫困儿童救助“三位一体”综合参与实施教育精准扶贫,逐渐探索出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特点的“爱心+技术”的多元教育精准扶贫救助模式。
文章目录
- 一 对教育扶贫问题的理解决定方法的选择
- 二 “爱心+技术”的多元教育精准扶贫救助模式的形成、运行及成效
- (一)模式的形成及运行
- (二)模式的运行成效
- 三 “爱心+技术”的多元教育精准扶贫救助模式基本特征
- (一)明确的理念与作为信仰的教育
- (二)教育研究贯穿扶贫行动过程之中,注重教育扶贫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 (三)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统筹资源,强调救助的针对性和系统性
- (四)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与帮助
- 四 反思与建议
- (一)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扶贫,亟待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
- (二)充分利用“互联网+”,体现“教学+互联网”的高科技要求
- (三)加大高素质教育师资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