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社会治理背景下的“余庆经验”研究
社会治理背景下的“余庆经验”研究

作者:金安江 吴大华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所属图书:创新理论 服务决策

图书作者:金安江 吴大华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报告字数:20477字 报告页数:23页
摘要: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在我国,社会管理是指党委和政府以及其他社会主体,运用法律、法规、政策、道德、价值等社会规范体系,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不同领域和各个环节进行服务、协调、组织、监控的过程和活动。我国对社会管理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已经初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这个阶段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同时还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还存在不少问题。人民内部矛盾多样多发,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问题突出,刑事犯罪率居高不下,公共安全事故频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相对滞后,信息网络建设管理呈现新特点,外部势力千方百计插手,对我国社会管理提出严峻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法律政策、方法手段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适宜的地方,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十分迫切又需要长期努力。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仅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之一,也是我们党和政府确保我国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的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通过深化改革实现从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的创新,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新要求。这标志着我国社会治理模式的全面变革,即治理主体从依靠政府为主走向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手段从依靠行政手段为主走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治理内容从以“管”为主走向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治理目标从治标为主走向源头治理、标本兼治。贵州省余庆县在长期的社会管理工作中探索出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余庆经验”,其本质就是在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实现了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
文章目录
  • 一 社会治理背景下的“余庆经验”
  •         (一)实现了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
  •         (二)实现社会治理方式科学化
  • 二 “余庆经验”产生的基础
  •         (一)经济基础:相对均衡的利益格局
  •         (二)思想基础:“五心”教育
  •         (三)基层基础:群众路线
  • 三 “余庆经验”借鉴推广的建议
  •         (一)加强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
  •         (二)坚持群众路线,推动改革发展
  •         (三)坚持以人为本,优先发展民生事业
  •         (四)强化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增强政府执行力
  •         (五)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         (六)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丰富“余庆经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