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河北省国家司法救助制度法治化路径研究
河北省国家司法救助制度法治化路径研究
报告字数:10215字
报告页数:14页
摘要:国家司法救助制度设立的目的是保障困难群众的生存权,体现了国家保障人权、维护社会正义的价值导向,也彰显了司法的人文关怀。河北省法院自2015年开展司法救助以来,解决了大量因案件无法执行,当事人陷入困境而申请救助的案件,使困难群众得到了经济补偿,促进了社会矛盾的化解,提高了司法公信力。目前,司法救助需进一步加快法治化进程,从根本上去除息诉罢访的功利化倾向,并提升专业化水平,加强上下级法院之间及法院与各部门之间的联动配合,畅通救助资金渠道,建立适合河北省司法救助工作特点和发展要求的长效机制。
文章目录
- 一 河北省法院系统司法救助现状及成功经验
- (一)规范定位、精准识别、精准救助
- (二)规范管理,实现司法救助的法治化
- (三)多措并举,全面提升申报质效
- (四)联动补位,确保“执行不能”案件得到救助
- (五)推进司法救助案件信息化建设
- (六)加强业务培训,创新工作思路,落实各项责任
- 二 河北省法院司法救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 (一)司法救助资金难以得到保障
- (二)司法救助程序和标准尚未规范
- (三)案件执行与司法救助之间的关系未能理顺
- (四)司法救助功利化色彩未根本去除
- (五)与其他救助部门尚未形成有效衔接
- 三 完善河北省国家司法救助法治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价值先行,去除功利化倾向
- (二)财政保障,确保司法救助资金到位
- (三)高效规范,提升司法救助的法治化水平
- (四)公平救助,完善法院内部工作机制
- (五)协调配合,促进形成多元救助体系
- (六)跟踪回访,巩固救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