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少数民族建筑景观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兼谈日本学者的理论与实践
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少数民族建筑景观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兼谈日本学者的理论与实践
报告字数:13114字
报告页数:15页
摘要:本文认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少数民族建筑景观与文化遗产保护获得了极大关注,但也存在一些难题。本文基于田野调查中的问题,通过梳理日本四位学者——柳田国男、河合洋尚、芦原义信、隈研吾的理论与实践,得出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贯穿日本学者的一条共同脉络:坚持 “以人为本” 的思想宗旨,秉承传统与现代的共生观念,忠守经世济民的实践精神。这些内容对中国的建筑景观保护与利用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文章目录
-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中国建筑景观的保护研究现状
- 二 田野调查中的困惑与疑问
- (一)对官方、学界、媒体、社会上已达成共识的认知的质疑
- (二)如何处理建筑景观设计与地方文化的适应性问题
- (三)参与力量结构单一导致的无力感
- 三 日本学者的理论与实践
- (一)柳田国男(1875~1962):乡土景观研究的开创者与乡土教育的推行者
- (二)河合洋尚(1977~):景观人类学的发扬者与实践者
- (三)芦原义信(1918~2003):对美的关怀者
- (四)隈研吾(1954~):追求建筑与场所契合的践行者
- 四 对我国少数民族建筑景观保护的启示
- 1.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宗旨
- 2.应始终以乡民之视角进行观察,充分听取民意
-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需要多方主体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