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清代前期大同绿营在边疆经营中的作用
清代前期大同绿营在边疆经营中的作用
报告字数:11261字
报告页数:15页
摘要:大同镇为明代九边之一,在明代时被视为“极边”,是京畿的屏障。明清鼎革之后,清朝形成“直省-藩部”二元并存的疆域结构,尽管彼时漠南蒙古已臣服清朝,长城内外局势相比明代时也大不相同,但大同地区作为直省和藩部的交接处和直省的边缘,在清朝经略藩部和边疆时,依然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大同绿营在清朝应对漠西蒙古、经略北部边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二元并存疆域结构下直省对边疆经略的支撑作用。
文章目录
- 一 清初大同地区战略地位和地区属性
- (一)明末清初大同镇易主
- (二)漠北蒙古的威胁体现了大同的中原屏藩地位
- (三)“姜瓖之乱”的善后体现了大同的战略地位
- (四)布尔尼和噶尔丹对大同沿边造成了威胁
- 二 清前期边内外局势与大同绿营的沿革
- (一)“姜瓖之乱”与大同绿营调整
- (二)漠西蒙古崛起与大同绿营调整
- (三)雍正朝大同镇绿营同太原镇绿营兵力对比
- (四)乾隆后期大同镇绿营开始跨越长城
- 三 清前期大同镇绿营的御控藩部、守卫内地职责
- (一)参与征讨边外
- (二)保卫直省地区
- (三)轮流戍守漠北蒙古
- (四)巡视边墙、稽查关口
- 四 大同绿营与山西北部长城建设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