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互联网、快速交通与人类学研究转变
互联网、快速交通与人类学研究转变
报告字数:12101字
报告页数:16页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人类学研究如何在互联网、快速交通带来的社会变化下做出转变。互联网和快速交通给人类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尤其是给我们每一个聚落、每一个社区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具体来讲,互联网和快速交通改变了城乡结构,模糊了个人和群体的界限,改变了人际关系中信任机制的基础,大数据还将人与人之间的隐秘关系透明化了。应对这些变化,人类学应完善研究方法和研究的田野点框架,突破传统学科的限制,另辟蹊径。路学与网络民族志的兴起就是人类学研究转型的例子之一。
文章目录
- 一 人类学研究的历程
- (一)按社会发展分类
- (二)按生计方式分类
- (三)按区域划分
- (四)按学科划分
- 二 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 (一)田野调查
- (二)民族志写作
- (三)解释框架
- (四)基本概念
- 三 互联网与快速交通给社区带来的变化
- (一)移动
- (二)“联接+”“互联网+”
- (三)移动和链接带来的变化
- 四 人类学家如何面对快速交通带来的变化
- (一)传统方式:“人类学+”“民族志+”
- (二)突破传统学科的限制,另辟蹊径:人类学研究转型——路学与网络民族志的兴起
- (三)快速交通和互联网带来的影响
- 五 以互联网人类学为例看人类学方法的转变
- (一)人类学研究方法在互联网时代——田野调查的差异
- (二)互联网数据的真实性
- (三)互联网民族志中的语境问题
- 六 研究积累——人才培养
- 1.刘华芹《天涯虚拟社区——互联网上基于文本的社会互动研究》
- 2.姬广绪《手机与邻里交往——以辽宁省沈阳市S社区为例》
- 3.黄雪亮《大社区、小世界:关系型虚拟社区的兴起——以新浪微博社区为例》
- 4.向璐《淘宝村的社会变迁研究——以沙集村为例》
- 七 研究合作
- 八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