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流动家庭的高考陪读——以M镇超级高中的“陪读”现象为个案
流动家庭的高考陪读——以M镇超级高中的“陪读”现象为个案
报告字数:20707字
报告页数:26页
摘要:流动家庭在子代教育上,试图通过教育机制使得子代获得在城市的市民身份,并从事社会身份地位更高的脑力劳动。由此诞生了与强调应试教育的超级中学相配合的“陪读”现象。“陪读”的主体则是流动家庭的母亲,她们通过从居住地迁移至高中附近租房照料学生生活,从而让学生全身心投入高强度的学业中。本文通过对M中学、J中学“陪读”母亲在不同方面的教育投入的描写,呈现城镇流动儿童(“陪读”学生)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定位,同时通过一个侧影,呈现“超级中学”形成的土壤与流动儿童教育的联系。
文章目录
- 一 流动家庭高考“陪读”现象的背景
- (一)“陪读”现象的产生
- (二)田野研究过程与方法
- (三)M镇的高考“陪读”状况
- 二 流动家庭在M镇的“陪读”及其产业链
- (一)M中学、J中学与高考补习中心
- (二)“陪读”产业链的形成
- 三 高考“陪读”现象的产生
- (一)“陪读”的价值
- (二)“陪读”的过程
- (三)“陪读”中的亲子关系与家校关系
- 四 结论:“陪读”——行走在学校与家庭之间
- (一)为了孩子:家长的“儿女心”
- (二)应试教育:作为必然选择的存在
- (三)流动家庭高考“陪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