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乾隆时期译制多语种版本《楞严经》形制及流传述略
乾隆时期译制多语种版本《楞严经》形制及流传述略
报告字数:16048字
报告页数:17页
摘要:乾隆时期译制的少数民族语种《楞严经》,从版本上看,既有写本,也有刻本。文种方面,既有藏文、满文等单种,也有藏、满、蒙、汉四种文字合璧本。可以说,《楞严经》的翻译与传播反映了不同民族在语言、文字、佛教文化等领域的互动。乾隆皇帝以御制方式推动这一佛教经典的多语种化,并将少数民族语种《楞严经》颁发于京城、热河、盛京、内外蒙古、西藏、新疆等全国各地主要藏传佛教寺庙,使其流布更广,促进了清代汉、满、蒙、藏等多个民族间的文化互融,成为我国民族文化交流与交融的一件例证。
文章目录
- 一 藏、满、蒙、汉四体合璧《楞严经》形制及流传情况
- (一)写本
- (二)刻版
- (三)刻本
- 二 少数民族语种《楞严经》单行本形制及流传情况
- (一)满文本
- (二)藏文本
- (三)蒙文本
- 三 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