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东莞携手深圳、香港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科学装置集聚区研究
东莞携手深圳、香港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科学装置集聚区研究

作者:中共东莞市委党校课题组

中共东莞市委党校课题组##中共东莞市委党校

所属图书:新时代东莞改革发展探索(二)

图书作者:中共东莞市委党校

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报告字数:22050字 报告页数:26页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大科学装置建设的政策背景,指出随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散裂中子源的建成投入使用,东莞开始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子科学城,以此增强源头创新和基础研究能力;其次分析莞深港携手共建大科学装置集聚区的可行性,指出中子科学城是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创新能力的本源性、根基性项目;再次关注大科学装置的作用及相关建设经验,提出对策建议,认为应树立湾区视角,携手深港,打造湾区科技深度合作的新标杆。
文章目录
  • 一 大科学装置集聚区建设的背景
  •         (一)国家战略:大科学装置项目的布局计划
  •         (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
  •         (三)中子科学城:东莞建设大科学装置集聚区的共识
  • 二 散裂中子源的建设与运行经验
  •         (一)散裂中子源的建设过程
  •         (二)散裂中子源的建设运行机制
  •         (三)散裂中子源的作用
  •         (四)散裂中子源的运行情况
  • 三 东莞携手深港建设大科学装置集聚区的可行性
  •         (一)莞港之间的合作传统
  •         (二)莞深之间的融合趋势
  •         (三)莞深港的科技创新优势条件
  •         (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展望
  • 四 科学城的整体塑造:来自美国与英国的经验
  •         (一)数量丰富、类型多样的研究机构布局
  •         (二)立足未来、久久为功的基础研究投入
  •         (三)多元互动、运转顺畅的成果转化体制
  •         (四)品质一流、宜研宜居的整体环境配套
  • 五 从散裂中子源到中子科学城:重心转移与认识提升
  •         (一)正确处理纵向和横向、科研单位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         (二)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基础研究和市场转化的关系
  •         (三)正确处理不同定位、不同功能区的关系
  • 六 湾区合作:东莞携手深港建设中子科学城的策略
  •         (一)人才为本,打造资源丰富、最有集聚力的科研特区
  •         (二)规划为先,打造优越美好、最宜研宜居的科学新城
  •         (三)机制为重,打造活力充沛、最完善高效的科创政策
  •         (四)融合为胜,构建优势互补、协调顺畅的湾区合作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