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参与式影像:来自乡村本土的主动表达
参与式影像:来自乡村本土的主动表达

作者:刘娜

##刘娜

所属图书:话语与赋权:中国乡村影像研究

图书作者:刘娜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报告字数:23949字 报告页数:34页
摘要:参与式影像可以传承乡村民俗文化,培养村民自治理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参与式影像的主体变为“自发的”村民,拍摄主题与内容也发生转变。在艺术特点上,乡村参与式影像具有“离经叛道”的个性美学,展现了线性叙述模式的草根主义。参与式影像一方面达到了跨阶层沟通、构架社区、设置议程、塑造乡村形象的目的,另一方面却也展现了不完整的、碎片化的、封闭独立的、娱乐化的乡村。未来,乡村参与式影像需要进行创新扩散,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利用大众传媒提高农民认知。
文章目录
  • 一 参与式影像与乡村
  •         (一)参与式影像发展的现实条件
  •         (二)参与式影像对乡村的重要意义
  •         (三)乡村参与式影像发展现状
  • 二 参与式影像中的乡村形象多元建构
  •         (一)参与式影像中乡村形象的三个阶段
  •         (二)参与式影像中乡村形象的新变化
  •         (三)参与式影像中的正面乡村形象
  •         (四)参与式影像中的负面乡村形象
  •         (五)参与式影像对乡村的影响
  • 三 乡村参与式影像的艺术特点
  •         (一)“离经叛道”的个性美学
  •         (二)直白浅近与草根主义
  •         (三)民族特色与地方特征
  • 四 乡村参与式影像的表达效果与批判
  •         (一)乡村参与式影像的表达效果
  •         (二)乡村参与式影像的批判
  • 五 乡村参与式影像的发展路径探索
  •         (一)乡村参与式影像传播效果的反思
  •         (二)乡村参与式影像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