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2019年流动人口社区融合测量、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2019年流动人口社区融合测量、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作者:李晓壮

李晓壮##肖子华 徐水源 刘金伟

所属图书: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评估...

图书作者:肖子华 徐水源 刘金伟

出版时间:2021年01月

报告字数:23926字 报告页数:30页
摘要:本报告通过国内外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相关文献的综述,界定了流动人口社区融合内涵和维度,进而构建了流动人口社区融合测量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对于户籍、居住证以及政治面貌等可能影响流动人口社区融合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针对流动人口社区融合程度较低的特征,提出创新引领方式、创新服务方式、创新治理方式、创新助力方式,共同构筑促进流动人口社区融合的“同心圆”的对策建议。
文章目录
  • 一 问题的提出
  •         (一)实践层面:“半城镇化”是当前流动人口社区融合面临的主要矛盾
  •         (二)政策层面: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         (三)学术层面:作为流动人口生活的落脚点的社区应该被重视
  • 二 理论基础与框架体系
  •         (一)国外移民社会融合研究
  •         (二)国内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研究
  •         (三)内涵、维度及测量指标体系建构
  • 三 流动人口社区融合的人口学特征
  •         (一)流动人口占比基本上超过三成,东莞流动人口是户籍人口的3倍左右
  •         (二)流动人口性别结构均衡,均以新一代(80后、90后)为主
  •         (三)流动人口农业户口比例较高,以已婚和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为主
  •         (四)流动人口已就业比例在九成左右,职业以生产运输业人员为主,多数为被雇佣人员
  •         (五)流动人口主要以跨省务工为主,多数办理了居住证
  • 四 流动人口社区融合的实证研究
  •         (一)流动人口社区融合总体得分在40分以下,社区融合程度较低
  •         (二)流动人口社区认同得分最高,但获得本地户口意愿不强
  •         (三)流动人口社区服务得分次之,但住房问题尚未纳入保障体系
  •         (四)流动人口社区交往得分排第三,但本地人接受外地人得分明显高于流动人口接受本地人
  •         (五)流动人口社区参与得分最低,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尤为突出
  • 五 户籍、居住证及政治面貌对流动人口社区融合的影响分析
  •         (一)非农业户口的流动人口社区融合得分高于农业户口的流动人口,户籍影响较为显著
  •         (二)已办理居住证的流动人口社区融合得分总体上高于未办理居住证的流动人口,但是影响效果并不十分明显
  •         (三)党员流动人口社区融合得分总体上高于非党员流动人口,政治面貌影响较为显著
  • 六 结论与对策建议
  •         (一)结论
  •         (二)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