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传统文化与渔民社会——以湛江地区的疍民社会变迁和日本东北地区的渔民信仰为例
传统文化与渔民社会——以湛江地区的疍民社会变迁和日本东北地区的渔民信仰为例

作者:李晶

##李晶

所属图书:中日渔民社会

图书作者:李晶

出版时间:2021年04月

报告字数:15139字 报告页数:19页
摘要:“‘文化变迁’,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任何一个民族都在发展变化,体现民族特征的文化特点也随之变化。文化变迁,就是指或由于民族社会内部发展,或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因而引起的一个民族的文化的改变。人类学家们认为文化的变迁是一切文化的永存现象,人类文明的永恒因素,文化的均衡稳定是相对的,变化发展是绝对的。文化变迁与社会变迁密切相关。社会变迁指社会各方面现象的变化,或者确切地说指社会制度的结构或功能发生的改变。而文化变迁总是与之相伴随,所以有的人类学家索性用社会文化变迁一词。”麻国庆认为:“文化变迁一般是由本文化内部的发展以及不同文化的接触而引发的。文化的涵化是指不同族群持续地接触一段时间后因互相传播、采接、适应和影响,而使一方或双方原有的文化体系发生大规模的变迁的这样一种过程及其结果。涵化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文化接触,之二是文化传播。广东湛江历史上属于少数民族地区,今天已经形成了融合多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的独特文化氛围。湛江有许多民俗文化,包括语言都是在中国历史上极其缺失和珍贵的文化资源。湛江的汉文化恰恰吸收了原来的少数民族文化,而形成自身特有的文化特色。其实在这一吸纳、引进过程中,必然涉及一些文化的重新建构,所以湛江地区的民俗文化有区别于广府、潮汕等的三大民系的自身特点。可见,民俗文化绝对不会一成不变,在应对、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中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在新陈代谢中不断发展。但是在对周边文化的吸纳和加工中,真正被吸收并稳定地进入民俗文化的步伐永远是极其有限的,否则民俗文化就不会成为稳定的社会规范系统了。实际上,民俗文化的涵化和重建过程,是个体文化系统相互适应的过程。”
文章目录
  • 一 乌石镇镇南渔业村
  • 二 日本东北地区的渔民信仰
  • 三 疍家咸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