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2018~2019年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作用机理与实践反思
2018~2019年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作用机理与实践反思

作者:李鹏 朱成晨 朱德全

李鹏 朱成晨 朱德全##朱旭东 李兴洲 白晓

所属图书: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18~2019)

图书作者:朱旭东 李兴洲 白晓

出版时间:2021年03月

报告字数:24737字 报告页数:32页
摘要:职业教育是关注民生的“平民教育”,也是实施教育精准扶贫的“排头兵”。在理论经验上,职业教育扶贫可以精确聚焦到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及贫困个人。通过职业教育或培训,贫困个人可以获得经济性资本收益、符号性资本收益以及缄默性资本收益,进而实现职业教育的直接性扶贫、发展性扶贫和补偿性扶贫。在实践机制上,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主要通过“扶志”“扶智”“扶心”“扶资”“扶业”等扶贫抓手,先后出现了不同主体统筹、不同区域主导和不同扶贫开发内容实践的先进经验与案例。实践表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在增加贫困个人的经济性资本、符号性资本以及缄默性资本方面成效显著,但囿于职业教育的办学与招生体制、人才培养机制和管理协调机制等,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在精准聚焦、拔根除贫和长效保障方面存在一些客观困难。因此,要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供给侧的体制机制改革,建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增加职业教育的个人收益,助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
文章目录
  • 引言
  • 一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作用机制:理论性的分析框架
  •         (一)精准聚焦:从“县域”到“个人”的扶贫对象选择
  •         (二)拔根脱贫:从“输血”到“造血”的扶贫路径体系
  •         (三)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作用机理:过程性的分析框架
  • 二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探索:典型模式及其效果
  •         (一)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模式:扶贫内容的“五位一体”
  •         (二)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经验:典型案例的经验归纳
  •         (三)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效果:基于个人收益的元分析
  • 三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问题反思:供给侧的现实困境
  •         (一)职业教育办学与招生体制的问题:精准聚焦的困难
  •         (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机制的问题:拔根除贫的困难
  •         (三)职业教育管理机制与协调机制的问题:长效保障的困难
  • 四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机制创新:优化提升的策略
  •         (一)变革职业教育办学与招生体制,精准聚焦扶贫对象
  •         (二)优化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全力助推拔根除贫
  •         (三)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与协同机制,充分保障扶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