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回顾及反思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回顾及反思
报告字数:11739字
报告页数:14页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面对不同时期民族教育发展的形势与需求,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政策适时地做出了调整,从而形成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历程。政策在变迁过程中呈现出导向合理性、鲜明地域性、多元文化性等特点,但也存在缺少师资优化配置的相关内容、缺乏对政策环境的具体考虑、评价机制的单一性与民族地区文化的多样性之间矛盾突出等问题待改进。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完善还需关注本土教师培养、教师职业吸引力提升、民族文化适应性增强、教师质量监督评价机制等四方面问题。
文章目录
- 一 引言
- 二 改革开放40年来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变迁
- (一)第一阶段(1978~1989年):政策探索阶段
- (二)第二阶段(1990~2000年):政策规范阶段
- (三)第三阶段(2001~2011年):政策稳步发展阶段
- (四)第四阶段(2012年至今):政策深化阶段
- 三 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性成效及不足
- (一)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性成效
- (二)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制度的不足
- 四 新时代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展望
- (一)培养本土教师,增强民族地区教师稳定性
- (二)兼容民族文化精髓,增强教师民族文化适应性
- (三)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提高职业吸引力
- (四)与时俱进变革政策体系,强化政策监督和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