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明清时期地权秩序的构造及其启示
明清时期地权秩序的构造及其启示
报告字数:26200字
报告页数:29页
摘要:本文指出,明清时期的地权秩序表现为受制于国家政治权力的宏观地权秩序与乡土社会原生自发形成的微观地权秩序的二元结构;民间地权秩序以“业”为核心概念,以私人契约为工具,分化为永佃、一田二主等多样态的管业层级以及典卖、活卖等交易形态;诸地权交易类型以当前收益与未来收益两个维度构建起统一的交易链条与理论框架;明清时期地权秩序具有抽象和相对性观念、时间维度上的灵活性特征,不同于大陆法系以绝对所有权为中心的物权观念以及“所有权—他物权”结构。
文章目录
- 一 明清时期地权秩序的二元结构
- 二 民间地权秩序中的管业层级与交易形态
- (一)“业”的观念、层级结构与交易形态
- (二)永佃制:较高经营收益、低流通性的无期限佃业
- (三)一田多主:高经营收益、最高流通性的无期限佃业
- (四)典制:最高经营收益、可自由流通的中长期佃业
- (五)地权的三种交易形态:典卖、活卖与绝卖
- 三 民间地权秩序的统一理论框架
- (一)民间契约:地权分化与交易的实现工具
- (二)管业层级的影响因子与地权价值
- (三)地权交易的理论框架
- (四)复杂地权的成因与功用:以典制为例
- 四 明清时期地权秩序与大陆法系物权体系的差异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