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中国金融体系的演变和改革
中国金融体系的演变和改革

作者:殷剑峰

所属图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1978~20...

图书作者:蔡昉

出版时间:2018年05月

报告字数:16531字 报告页数:29页
摘要:我国金融体系是一个典型的金融约束体制,金融资源的配置由政府而非市场主导,金融体系的结构是银行导向而非资本市场导向,同时,在对外开放方面又具有相对封闭的特征。在1978~2010年的人口红利时期,这种金融体系适应了动员储蓄、实施大规模投资的经济需求,成为人口红利的金融基础。2009年之后,我国的金融体系发生了深刻的结构变化,尽管银行依然是资产规模最大的机构,但非金融机构、银行内部的非传统业务和非金融债券市场迅速发展,而这些新兴的机构、业务和市场正在将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源向基建房地产配置,在客观上导致金融风险的累积。可以看到,在2009年后的“后人口红利”时期,我国经济在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技术进步等三个方面都在转型,过往的金融体系已经无法为这种经济转型提供所需要的新的金融服务。未来金融改革的根本方向在于形成由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金融市场化体制,并借此推动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
文章目录
  • 一 引言:我国金融体系的基本特点
  • 二 人口红利时期的中国金融体系
  •         1.1978~1993年:混沌初开的金融体系
  •         2.1994~2009年:金融约束体制的建立
  •         3.金融约束体制与人口红利
  • 三 后人口红利时期的金融体系
  •         1.2009年后金融体系的变化:非银行金融部门的崛起
  •         2.非银行金融部门崛起的背后:地方政府和居民加杠杆
  •         3.非银行金融部门崛起的背后:金融加杠杆
  • 四 后人口红利时期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