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中国农村教育的办学方向探索
中国农村教育的办学方向探索
报告字数:19945字
报告页数:25页
摘要: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处于特殊重要的地位。对农村教育进行改革和发展的逻辑前提和首要问题是确定其办学方向,这既是关系到农村教育前途和命运又是关系到教育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围绕农村教育办学方向问题进行了努力的探索甚至激烈的争论。在社会转型时期纷繁复杂的形势下,人们多是根据社会背景的某一个方面提出自己的主张,不免片面之虞,办学方向问题依然存在诸多争议和矛盾。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村教育办学方向进行全面检视,探讨不同主张及政策选择背后的时代依据和深层逻辑,对于挖掘农村教育办学方向选择困难的根源、明确农村教育办学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章目录
- 一 改革开放40年农村教育办学方向回顾
- (一)农村教育调整恢复阶段(1978~1986)
- (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阶段(1987~2006)
- (三)城乡教育统筹改革阶段(2007年至今)
- 二 农村教育办学方向的争议与矛盾问题
- (一)国家的政策号召与教育实践的不一致
- (二)两种文化和经验的矛盾
- (三)国家意愿和个人意愿上的对立
- (四)农村衰败与教育“为农”服务难当其任之间的矛盾
- 三 农村教育办学方向矛盾的根源
- (一)城乡“半二元结构”的影响
- (二)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局限
- (三)文明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矛盾
- (四)有关概念的模糊性
- 四 农村教育办学方向矛盾的消除
- (一)努力消除城乡“半二元结构”,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 (二)树立系统化的思维方式
- (三)促进农村教育体系的完善和不同类型教育功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