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马克思现实观形成的逻辑线索
马克思现实观形成的逻辑线索
报告字数:27749字
报告页数:39页
摘要:在这一章中,笔者试图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等马克思早期文本为切入点,分析其对“现实”理解的逻辑演变。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现实观的萌芽
- 一 站在“现实”的立场上对宗教的批判
- 二 站在“现实”的立场上对政治制度的批判
- 三 站在“现实”的立场上对法哲学的批判
- 第二节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现实观的飞跃
- 一 以劳动的去现实化(异化劳动)为核心的国民经济学批判
- 二 以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的现实活动(异化劳动的积极的扬弃)实现共产主义
- 三 以现实的“对象性的活动”为核心的哲学批判
- 第三节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现实观的深化
- 第四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现实观的确立
- 第五节 《哲学的贫困》——马克思现实观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