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为何有效的合作难形成?
为何有效的合作难形成?

作者:杨宇斌

杨宇斌##杨宇斌

所属图书:贵贱之间——小农在市场经济中...

图书作者:杨宇斌

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报告字数:24693字 报告页数:38页
摘要:山东省农民韩进因菜价太低自杀后(第四章已提及),社会各界再次掀起关注农民合作的热潮。在一片喊“合”声中,一个问题愈显突出:既然合作优点多多,为何多数农民没有趋利避害、尽快组织起来呢?抽象地谈论合作问题,只能是人云亦云,不能触及问题的本质。为便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展现合作实践的复杂性及众多相互影响的因素,笔者在此先介绍一个中部山区农村的合作尝试。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八龙村的农民合作
  •         一 背景介绍
  •         二 唯一的民间组织:莼菜专业合作社
  •         三 没有运作的合作社
  • 第二节 合作的选择:为何是莼菜而不是黄连?
  •         一 自然环境和作物特性
  •         二 与既得利益集团的摩擦成本和交易成本
  •         三 “安全第一”原则
  •         四 外来利益集团的偏好和政府工作重点的影响
  •         五 支柱产业与合作组织的产业基础
  • 第三节 为何未能有效合作?
  •         一 农户数量多且分散
  •         二 普通农民缺乏合作的积极性
  •         三 农民越来越轻视农村和农业
  •         四 生产生活方式导致农户间缺少接触
  •         五 农民形成有效合作的三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