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金融危机中政府积极干预:政策、差异与困境
金融危机中政府积极干预:政策、差异与困境

作者:刘骏民 李宝伟

所属图书:金融危机考验中国模式(2008~...

图书作者:邹东涛 欧阳日辉

出版时间:2010年11月

报告字数:35271字 报告页数:35页
摘要: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失衡和美国经济过度虚拟化形成的相互支撑是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由于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国际产业链条的地位不同,各国所受影响、救助的方式和成效存在很大差异。美国政府突破传统金融监管和法定政府职能框架,进行全面干预,先救助金融机构,而后救助实体经济;由于加入欧盟的财政机制束缚,各国在救助政策上缺乏统一性,欧盟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始终没有消除,难以阻止欧盟经济下滑和欧元地位下滑;日本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非常有限;俄罗斯、巴西、印度实体经济受到的影响不小。尽管金融救助和经济刺激计划缓和了美欧经济,但由于经济虚拟化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失衡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政府干预的长期影响还有待观察。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美国:金融危机中的实用主义干预政策
  •         一 空前危机与空前救助
  •         二 长期改革——艰难的金融与医疗保险改革
  • 第二节 欧盟:由与邻为壑到积极协调
  •         一 各国救助与复苏政策
  •         二 欧盟政策的特点及原因解析
  • 第三节 日本:危机中的艰苦复苏
  •         一 日本银行实施的主要政策
  •         二 日本政府财政政策主要内容
  • 第四节 “金砖”之三国:危机中的机遇与挑战
  •         一 俄罗斯
  •         二 巴西
  •         三 印度
  • 第五节 政府干预的本质、成效与困境
  •         一 不同以往的政府干预
  •         二 成效与困境:政府干预的理论思考
  •         三 发展中大国应对现代金融危机的干预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