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新世纪之初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态势分析
新世纪之初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态势分析
报告字数:20521字
报告页数:26页
摘要:新世纪之初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态势分析进入新世纪在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民族地区经济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固定资产投资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等均高于全国的增幅从总体上缩小了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发展差距这种态势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部分以资源型经济结构为主的民族地区现阶段还缺乏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民族地区在生态环境建设减少贫困人口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文章目录
- 一 新世纪初的经济发展状况
- (一)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与全国的经济发展差距有所缩小
-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成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 (三)工业生产增长逐年加快,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 (四)农业生产平稳增长,结构调整取得了重要进展
- (五)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 (六)对外贸易逐年加快,利用外资总量逐渐增加
- (七)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 二 2005年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 (一)2005年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增长的速度仍然较快,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全年的增长速度达到10.5%,比全国的平均增速高1个百分点左右
- (二)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地区之间的投资增幅差距很大
- (三)工业生产面临着一些困难,但仍然保持了较快地增长势头
- (四)农业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长速度比上年明显回落,预计民族地区全年增速为5.8%左右
- (五)消费品市场较为平稳,对外贸易发展较快,但增长速度所有回落
- (六)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但各省区之间增幅的差异较大
- 三 新世纪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 (一)民族地区经济较好的增长态势主要是由投资增加、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产品价格上扬等因素推动,这些因素的变化对其经济增长将产生很大影响
- (二)民族地区在工业、服务业等方面竞争力较弱的问题依然存在,将对其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 (三)在相同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和宏观背景条件下,民族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很大
- (四)内蒙古经济的超高速增长
- 四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议
- (一)把加快民族地区农村发展提到新的战略高度,努力提高农牧民的收入水平
- (二)进一步加大中央政府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
- (三)明确区域职责,制定职责与利益相统一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治、经济政策
- (四)探讨多种农村扶贫开发模式,增加公共服务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