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鄂温克、鄂伦春、赫哲族“非遗”保护状况与对策
鄂温克、鄂伦春、赫哲族“非遗”保护状况与对策

作者:何群

所属图书:中国民族发展报告(2016)

图书作者:王延中 方勇 尹虎彬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报告字数:22328字 报告页数:25页
摘要: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是世代繁衍、生息在我国大小兴安岭、呼伦贝尔草原及三江平原的人口较少民族。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其传统生计为自然攫取经济,即传统狩猎、采集、渔猎、对野生驯鹿的利用,是我国乃至于世界比较典型的人口较少民族。本文从人口较少民族民族文化特点、文化变迁视角出发,依据当地政府、组织各种有关文件、统计、研究报告,特别是根据实地调查研究,梳理、归纳了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整、改善的建议和对策。
文章目录
  • 一 鄂温克、鄂伦春、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
  •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主要原因
  •         (一)传承人资格及保护、“非遗”资源调查、整理等基础性工作依然薄弱
  •         (二)人口太少,传承人更少——人口较少民族“非遗”保护特有困境
  •         (三)保护、传承方式与民族生存、发展
  •         (四)“非遗”保护工作重要意义及调动公众参与热情
  • 三 对策建议